首頁 > 行業資訊
[行業新聞 ] 嗅到危險信號,兩家中企退出歐亞光纜項目,已撤回1億美元投資
P:2023-02-12 12:31:36
1
一場俄烏沖突讓全世界都認識到,對于大量持有美元,以及其他海外資產的國家而言,美國等西方國家正變得更加危險,中國對此也非常警惕。因此,在美國持續渲染“中國威脅”,并從各個領域打壓中國的背景下,很多持有海外資產或參與海外項目的中國企業,開始主動規避風險,以避免無謂的損失。
據俄媒報道,中國兩大通訊巨頭移動和電信,已經終止參與一項歐亞互聯網光纜項目建設。有知情人士表示,兩家中企之所以退出該項目,是因為主導該項目的財團,選擇了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來進行線路建設,而非中國海底光纜領域的最大供應商,江蘇亨通海洋光網系統有限公司。
公開資料顯示,該項目建設的海底光纜全長1萬9200公里,將從新加坡連接至法國,沿途連接東南亞、中東和西歐多個國家,該項目于去年2月份正式宣布啟動,預計在2025年建設完成。主導該項目的多國聯合財團宣布消息時指出,這個第六條東南亞-中東-西歐海底光纜,將為沿途國家提供最低延時的連接,每秒傳送超過100太字節,與此前的海底光纜相比,新建成的海底光纜將有更多對光纖和超過一倍的容量。
促使財團不選擇中企的,則是美國微軟、甲骨文和埃及電信等財團成員,消息人士指出,兩家中企退出該項目,表明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加劇。事實也的確如此,美國近期針對中國的動作,破壞了中美巴厘島會晤后,雙邊關系緩和的態勢,而美國在“氣球事件”上的惡劣行為,更是讓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。
兩家中企在此時選擇退出該項目,不失為明智之舉。報道還稱,項目的建設成本大約為5億美元,兩家中企則撤回了約1億美元的前期投資。顯然,這是中企察覺到危險信號后,選擇及時止損。在中美關系持續走低的背景下,任何中企都有可能成為所謂的“美國安全威脅”。
更何況,美國在相關問題上也有前科,自2020年以來,就多次以國家安全問題為由,拒絕中國企業參與鋪設海底光纜項目,譬如世界銀行主導的“東密克羅尼西亞光纜項目”,中國華海通信公司的報價比其他競爭對手要低20%,但美國卻聲稱,華海的前身與華為有關,成為該項目的承包商,會對該地區國家構成“安全威脅”,并警告各國不許與中企合作,最終導致中企被排斥出局。
而且,美國近期針對中國的動作又大了起來,在聯合日本與荷蘭限制對華出口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同時,還停止批準美國公司向華為出口產品許可證,并借口中企對俄提供支持,促使七國集團對一些中企實施制裁。對于參與海外投資的中企來說,這些都是非常明顯的信號。
不過,面對美國濫用霸權遏制中企的行為,中方也不只是采取止損措施,而且做法直指美國要害。在美國債務問題逼近極限的當下,中方反擊的手段就是大幅拋售手中美元資產。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,中國已經連續三月減持美債至8700億美元,創2010年6月份以來新低。
中方的做法效果也非常顯著,導致美國財長耶倫多次向中方喊話,想來中國訪問。但顯而易見的是,只要美方不放棄打壓中國,相關問題就討論不出實質性成果,可能需要等到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這樣的企業,在海外投資無需考慮額外的地緣政治因素時,雙方才有達成一致的可能性。